top of page
搜尋

| 路人與雜耍的距離 |

已更新:2022年5月13日

|雜耍街訪問後記|


雜耍街訪這個念頭存在了很久,但一直沒有鼓起勇氣實行,始終要走到街頭進行拍攝,需要面對好多不同的情況,最後擱置了這個計劃。


最近突然開始思索整個計劃除了有趣味外還能否帶來什麼?

釐清思緒後決定帶着一股傻勁及不太專業的拍攝工具,尋找了一位朋友協助到旺角進行第一次拍攝。



整個計劃我有一個小小嘅目標,就是希望透過接觸來打破參與者對雜耍的固有印象。

雖然近年有很多不同的媒介都有雜耍出現,就以街頭為例,亦有街頭表演以雜耍作為元素,但這些始終是表演,觀賞者始終仍是有一段距離。

我在想街頭訪問能否更加貼近群眾,更加確實地讓人體驗到雜耍的感覺?


在雜耍課程第一堂都會問學生「對雜耍的印象是什麼?」「雜耍是甚麼?」普遍回覆會是小丑、馬戲團、街頭表演者……很多時候我們想起雜耍都會有不同固有的形象,但事實上這些都只是覆蓋在雜耍上的包裝,雜耍作為一種技術應該可以延伸更加多。

就好像懂得畫畫但不一定要成為畫家,可以平面設計師、可以是室內設計師,甚至可以純粹成為興趣。

簡單來說我會用中性來形容雜耍,他本身應該不帶有形象感覺,而這種純粹正正是我希望透過街頭體驗帶給大家感受到。

以下舉一個例子: 近年香港的文化產業明顯地受到大家關注,例如香港音樂。

小弟一直都非常支持香港音樂工業,而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這幾年發生,經常有人說近年音樂圈多了很多不同類型的音樂,發現香港有很多有實力的音樂人。

但其實這些音樂人一直存在,只是我們一直沒有給予空間,甚至對香港音樂原本已經存有一些想法例如「香港音樂全都是情歌」一直留意香港音樂的人當然知道這些都是偽命題,這個土地一直蘊藏很多不同類型的音樂。

但只是圈內人或者關心的人知道是不足夠的,要拓展出去讓沒有興趣的人也產生興趣,才能得以發展。

總括而言,「雜耍是甚麼?」這個問題我依然沒有確實答案。正如標題「路人與雜耍的距離」透過街訪去把路人與雜耍的距離拉近,讓更多人切實感受雜耍是什麼,而答案正正就會出現在他們心中。

有很多東西盡量撇除原本的固有想法,切身感受才能明白當中的趣味及價值。而希望我們進行的雜耍實測可以是其中一個少少契機,給大眾體驗雜耍的機會。 其實更正確應該寫成我們與雜耍的距離,不只是路人,甚至雜耍愛好者都透過練習一步一步縮窄自身與雜耍的距離。

香港一直有不同的表演者,團隊幫忙拉闊雜耍在香港的邊界,嘗試探索不同的可能性。經過這一兩年的沉澱,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事情發生,願我們能讓雜耍文化在香港發展得更加成熟。


 

雜耍隨街試 ep 1 | 雜耍街訪初體驗!街上學拋3波成功率竟然咁高!


119 次查看0 則留言

Комментарии


bottom of page